重庆首富涂建华狂赚130亿|聚焦

2023-05-23 09:28:08   来源:创业新观察

2021年,涂建华主持的“隆鑫”年产109万辆摩托车,总营收高达130亿。

涂建华甚至宣称,要在2020年实现150亿营收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但谁想2022年1月还没有过完,便传出“隆鑫系”13家公司将要破产重组的消息。

这个曾经中国第一摩托车品牌,占据越南80%市场份额的“隆鑫”,为何好端端突然宣布破产呢?

涂建华又到底是哪一步走做了呢?

1、

1963年,涂建华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里。

刚一出生,涂建华就饱受饥饿与病痛。

在他的童年记忆里,回忆最多的就是自己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家挨饿的画面。

用涂建华自己的话来说,孤独与饥饿就是他童年的主旋律。

也正是因为家里是在贫困的原因,所以涂建华初中毕业之后,也就没在读书,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。

但一个初中毕业的年轻人,就算出来也能干些什么呢?

涂建华的求职路几乎是四处碰壁,最后没有办法,只能选择来到中梁山煤矿厂,通过卖体力做活。

煤场的生活可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,而且危险系数在众多行业中也算是比较高的那种。

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煤场的工资往往也比其他行业稍微高一些。

涂建华当时想得很简单,煤场虽然危险系数高些,但是一年到头也不见有人受伤,总不至于自己这么倒霉吧。

但事实证明,人倒霉的时候,喝水也会被噎着。

在一次下坑作业中,涂建华突遭意外,受了工伤。

虽然被即使送往医院,但是涂建华的状况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呆在煤场了。

这个时候,涂建华也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,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。

经过一番思考与挣扎之后,涂建华还是决定出去走走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
于是在1983年,已经是20岁的涂建华选择离开煤场,也正是这次的选择,改变了他的一生。

2、

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,国内曾掀起一股轰轰烈烈地“下海潮”。

这股浪潮的影响下,各地都涌现出大批的辞职创业人员,也有无数的小作坊、小公司成立。

在过去的时候,涂建华常年在煤场工作,很少与外界交流,自然也不知道此事。

但是自打出来之后,他见识到的人和事越来越多,他的心中也开始萌生创业的想法。

想到就做,涂建华将自己前两年打工所赚的钱都拿了出来,建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品牌代工的纸巾厂。

涂建华偶然听人说起过,国内每年的纸巾消耗量巨大,说一句供不应求也毫不为过。

他并不懂其中门门绕绕,只觉得有人需求那么必然也能够大卖。

如果做小买卖的话,涂建华的这个观念确实没有错,但是做实业生产,这个理论有时候就不太适用了。

此时国内对于纸巾的需求确实巨大,但这并不是因为国内没有能力生产出来更多的纸巾。

相反,造纸业作为我国自古以来的看家本领之一,产量一直是位居全球前列。

在80年代初的时候,单单是一个县级造纸厂,产量便可以高达日产80万吨生活用纸,不但能够供应整个县城的用纸量,甚至还有富余出口。

而之所以还会出现所谓“供不应求”的局面,这只是因为此时恰恰赶上,国内造纸行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期。

按照传统的造纸技术生产,虽然能够提高产量,但是所需要损耗的原木是非常巨大的,也不利于当下对于环保的需求。

所以此时国内大部分的造纸厂,都已经开始研发能够多次利用的再生纸。

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被誉为“废纸回收女王”的张茵。

张茵与涂建华一样,也是受到“下海潮”的影响才开始创业。

但两人最大的不同是,涂建华只是听了别人一句之后,便开始的投资建厂。

而张茵则是本来就在纸厂工作,了解造纸技术的走向。

也正是因为这个差距,所以张茵敏锐抓住了再生纸的趋势,并抢先一步占据了再生纸的市场。

等涂建华反应过来准备转型的时候,市场却早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。

无奈之下,涂建华只能黯然放弃造纸,改为从事小型零件加工。

在这个过程中涂建华也清楚地意识到,创业光有胆量是远远不够的,还得有锐利的眼光与过人的学识。

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涂建华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专业人才,结识那些高学历的人才。

可以说,这段时间涂建华无论是见识还是学识,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
也正是这种提升,才能够让他赶上1992年的这场盛事。

3、

1992年,国内商业环境发生变化,各地开始鼓励高学历知识分子“下海”,以实业带动各地经济的发展、以技术促进行业进步。

在这种背景下,大批的高校博士、硕士选择放弃稳定“金饭碗”,纷纷下海创业,其中便涌现出大批陈东升、冯仑这样高学历企业家。

而这,也就是商圈赫赫有名的“92派”的由来。

涂建华既不是大学高材生,也没有大学生那么敏锐的目光,所以在时间的时候并没有做出反应。

不过涂建华有一个优点,那就是有自知之明,懂得向优秀的人学习。

涂建华知道自己相较于那些高校优秀学子,无论是学识上还是见识上,都有很大的欠缺。

但是他可以向那些优秀的人学习,去紧跟他们走过的步伐前进。

于是在1993年的时候,涂建华紧跟“92派”的步伐,在重庆成立了“隆鑫交通机械厂”,专门从事摩托车的研发与生产。

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,涂建华想以初中学历造出来摩托车,无异于是痴人说梦。

对此,涂建华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
国产摩托车最难的技术,其实就是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动力系统,至于其他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采买来解决。

但问题是发动机技术向来被国外各企业所垄断,导致国内民企根本没有能力与资金涉足。

如果放在过去,涂建华就是打死也不会想到要生产摩托车,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。

随着“92派”这批高材生下海,各个行业的技术壁垒也随之突破,其中就包括民营发动机领域。

如此一来情况就大为不同。

涂建华既可以选择与其他厂商合作,购买发动机自己组装摩托车,也可以选择与其他公司合作拿到生产授权。

总体来说,他现在能够选择的道路实在太多了。

只不过,涂建华最中意的其实还是自主研发。

从涂建华选择离开煤场经商开始,到现在成立“隆鑫”准备生产摩托车,这一路走来也有十年的时间。

这一路上从生产纸,到生产金属配件,再到如今的制造摩托车,涂建华最大的感受就是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。

像当年的张茵,与涂建华同时期出来创业,但是却凭借着一手再生纸技术,如今已经成为国内造纸行业数一数二的龙头。

再比如轰轰烈烈的“92派”,无论是陈东升凭借经济学理论成立拍卖公司,还是徐航凭借专业技术成立医药公司,这都是他们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而这也恰恰就是涂建华一直以来所欠缺的。

如果再过去涂建华或许也不会想到自主研发这条道路,但现在却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涂建华面前。

受到1992年这股“下海潮”鼓舞的学生,可不单单只有陈东升、冯仑几个人,而是足足十万人的浪潮。

这批人中,如果成功了,那自然不用多说,成为之后被人尊敬的“92派”。

但如果失败了,其实也就是一个待业的大学生而已。

甚至其中创业失败的比例,还远远不在少数。

他们创业失败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行,很大一部分单单是因为运气不好。

而涂建华的目标,恰恰就是这批有能力却没机会的大学生。

这段时间涂建华到处打听重庆本地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,想方设法将其招募到麾下。

虽然看上去有些“卑微”,但是效果却是喜人的。

涂建华先后挖掘到了能够独立管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,以及机械动力学毕业高材生。

凭借着这些优秀的人才,“隆鑫”终于开启了自主研发之路。

在1993年过年之前,“隆鑫”已经研发出来一种性能优越的摩托车的发动机。

只不过这个时候“隆鑫”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。

又过了一年之后,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完善与营销部的宣传,“隆鑫发动机”已经能够年销售7万台。

光是这一批发动机,就为“隆鑫”带来5000万的营收。

看到效果这么喜人,涂建华更加坚定了自己搞自主研发的决心。

到了1996年,涂建华正式在重庆成立了“隆鑫工业集团”,开始将目标放在摩托车整车的研发与制造上。

涂建华的目标是在两年内,打造出市场所认可的优质摩托车。

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有些狂妄,但实际上对于此时的“隆鑫”却再简单不过。

摩托车制造中最困难的就是动力系统,其中发动机已经被涂建华克服,所剩的只不过是扩展充足的原料供应基地,保障“隆鑫”的生产就可以。

很快到了1998年,涂建华完成自己的承诺,推出了第一款“隆鑫摩托车”。

“隆鑫摩托车”因为从内到外都是自主研发,所以没有了各种品牌费、专利费,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成本,从而降低产品价格。

除此之外,涂建华在宣传的时候还多次强调“隆鑫摩托”是自主研发、是国人自己的品牌,极大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。

凭借着性价比高、以及拉动消费者购买情绪的两手准备,涂建华的“隆鑫摩托”迅速抢占市场。

可以说,涂建华已经将自主研发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。

如果说到此为止,都是涂建华已经是占据了“地利、人和”,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就让涂建华占尽“天时”。

1998年,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,国内许多外贸行业都受到波及。

在摩托车行业,许多负责为国外品牌代工的工厂,因为订单堆积等原因,导致资金链断裂,无奈倒闭。

而涂建华的“隆鑫”从内到外都是自主研发,也没有来得及开展外贸业务,自然完全不会受到国外市场的影响。

这一进一出,就让“隆鑫”在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,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阻力。

如果仅此而已,还不足以显示涂建华的精明。

1998年,是无数工厂倒闭之际,也是无数企业家崛起的最佳时机。

像王春来、马建荣都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大量买进工厂,才促成了之后的崛起。

涂建华自己预测不到这场金融危机什么时候结束,但是他明白跟着那些明白的人背后行动。

他根据市场的变化,以及行业内那些大佬的行动,认定此时便是入手的最佳时机。

涂建华一口气将这些年赚到的钱全部拿出来,大肆购买那些倒闭的工厂、生产线。

至此,涂建华的“隆鑫”才算是真正占据了“天时地利人”,之后的崛起也显得那么顺理成章。

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,“隆鑫”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,而“隆鑫摩托”也成为了国内家喻户晓的品牌。

到了2005年的时候,涂建华一手打造的“隆鑫”技术中心,也被评定为“国家级技术中心”。

可以说,此时的涂建华名利双收,一跃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人物。

或许是因为被抬得太高,涂建华渐渐已经不再满足于国内摩托行业龙头的地位了。

他想要的,是将“隆鑫”打造成“隆鑫系”。

4、

一般公司想要发展的话,基本上都遵从两种模式。

首选的肯定是纵向发展、贯穿上下游产业。

这么做的好处是有业务往来、相对比较熟悉,而且发展起来之后可以与本行业形成完整产业链、自产自销。

但这种方式涂建华与“隆鑫”却选择不了。

“隆鑫”的上游产业是矿产、橡胶等资源产业,这些都不是目前涂建华能够涉足的。

而“隆鑫”的下游产业是实体商铺,这就更不可能了。

且不说涂建华早已经将销售权交给各地经销商,即便是想要自己盖商场,又会面临各地商场的联合排挤。

如果涂建华真得想要这么干的话,那么以后也别想再和这些经销商合作了。

所以涂建华只能选择横向扩张方式,跳出国内摩托车市场这个环境。

而第一步,涂建华瞄准的就是越南市场。

此时的越南因为市场环境的影响,导致汽车还不太流行,摩托车成为交通工具的主流。

涂建华就是瞅准这个机会,凭借物美价廉、性价比高的优势,成功抢占越南大半的市场。

最多的时候,甚至一度占据了越南80%的市场。

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,但就在这个时候,涂建华的扩张道路出现了致命失误。

按照道理来说,越南市场的成功,涂建华应该进一步扩张国外摩托市场才对。

但是不知道是受到国内营商环境的影响,还是因为太过执着于“隆鑫系”,涂建华之后的扩张开始变得跨行业、无贯连。

最典型的就是在“隆鑫”上市之后,得到充足资金的涂建华,先后为“隆鑫”规划了五大板块。

包括原本的主营业务“隆鑫通用动力”、主营金融的“瀚华信用”、主营地产的“隆鑫地产”、主营设计加工钢结构产业的“宝汇钢结构”、主营镁合金产业化发展的“镁业科技”。

至此,“隆鑫系”要实业有实业、要钱有钱、要资源有资源、要技术有技术,已经成为国内庞大的商业体系。

同时这也为涂建华埋下一个隐患。

“隆鑫系”该产业间关联性并不强,不能形成有效联动。

在资金充裕时候,自然一切不成问题,但是一旦资金出现问题,那么就是一切崩盘的开始。

到了2018年的时候,“隆鑫”突然爆发眼中的债务危机,第一笔价值10亿的债务逾期。

究其源头,竟然是由于在其中房地产业务中,有一笔60亿元的收款迟迟不能到账。

而这,竟然成为一切崩盘的开始。

从2020年9月开始,一直到2021年1月截止,短短四个月的时间,“隆鑫”共出现了15笔逾期债务,总金额高达20亿元。

而且这笔钱涂建华的“隆鑫”短期内还不上。

截止到2021年底的时候,逾期债务的总金额已经累积到了124.96亿。

用涂建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:“隆鑫这次可能是撑不住了……”

到了2022年1月30日,“隆鑫”13家分公司,最终还是选择破产重组。

不免让人感到惋惜。

涂建华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本事,他认为自己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了别人的经验。

也正是因此,他才能在每一个商业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,准确的抓住机会。

但有时候,别人的经验并不是此次都能奏效。

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走低,涂建华不可避免的也栽了跟头。

只能说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