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
北京东城:打造“文化+”产业新引擎
(资料图)
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思琦
【长镜头】
在胡同里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,登上古色古香的隆福文化中心俯瞰老城,在特色阅读空间安静看书……隆福寺,曾经繁华近600年的北京“旺地”,沉寂多年后,变身京城最有流量的打卡地之一。
“隆福寺文化街区将成为‘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、中华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的世界级文化艺术消费目的地’。同时,隆福寺还将联动周边资源,共同打造故宫—王府井—隆福寺地区‘文化金三角’。”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介绍,目前,“数字隆福寺”线上系统已完成3D数字底座、App载体、AR隆福宇宙技术平台搭建。2023年隆福寺还将打造裸眼3D屏幕、VR虚拟街区等文化消费新体验项目。未来消费者可以打开隆福寺App浏览展览信息,到“环游天地巨幕飞行影院”观看沉浸式影片,享受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乐趣。
隆福寺文创园只是北京市东城区求发展、谋转型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利用疏解腾退的老旧厂房,东城区引入空间占用少、附加值高、成长性好的文创企业,“腾笼换鸟”,培育出42处“胡同里的创意工厂”,总面积超过73万平方米,入驻企业超过5000家。
百年金街在数字虚拟世界如何存在?王府井商圈给出了新答案。
在工美大厦一层,占地近100平方米的“王府井——中华文明数字体验馆(一期)”项目,正如火如荼推进中。
“我们希望在王府井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华文明元宇宙科技体验窗口。数字资产CHIM格式标准、先进的文博大数据相关技术体系,都将应用于数字体验馆建设,最终借助科技力量完成传统文化的潮流化展示。”王府井管委会主任宋叙说,王府井商圈正积极布局“元宇宙”,推动王府井数字虚拟形象及其衍生品研发,打造“王府井礼物”。他表示,不同领域、不同方式的数字经济形式都将为传统商圈及老街注入新的经济“引擎”。
不仅百年金街在经历数字化蝶变,走在东城区的传统老街区,数字化经营方式也随处可见:“故宫以东”IP形象机器人“麒东东”亮相前门大街成为“团宠”;方便快捷的“出餐宝”等智能设备助力簋街数字化餐饮街区发展;传统老字号“触网”直播销售……
据统计,2022年东城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累计实现收入3219.4亿元,同比增长9.2%。其中,数字产品服务业实现收入1927.6亿元,数字技术应用业实现收入916.2亿元,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分别实现收入4.2亿元和371.4亿元。
文化产业属于轻资产行业,一直以来存在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东城区用真金白银为文化企业“破题”,并积极引导“科技回归都市”。东城区组建总规模为10亿元、首期规模为4亿元的“文菁”文化+产业基金,主要投向成长期、成熟期的“文化+科技”企业;在中关村东城园发布首个专属园区政策“科创十七条”,配套4000万财政专项资金;出台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培育“紫金计划”,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发展沃土。
近年来,东城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、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、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文化产业建设培育出了“文化+”新模式,打通了文化链与价值链。2022年,东城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5.4万人,累计实现收入1117.3亿元,收入总量保持北京市前列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